康复用具出深闺尚待观念推一把
孙云
患肌肉萎缩的老人瘫在轮椅里,双手紧抓扶手,身体却不听使唤,仍一点点向下滑,家人不得不经常走到前面,把老人向上抱一点。在公园里聊天的几位老人都坐在轮椅上,因为扶手高及腋下,他们只有耸起肩膀,才能把手臂搁稳。轮椅体积庞大,无法塞进轿车后备厢,残疾人出行困难在国际康复无障碍生活博览会上,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,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,他就十分自责其实,他们都可以找到更合适的辅具,然而,人们对康复用具往往有三个不知道,不知道是否需要买、不知道买什么、不知道到哪里买,而这又反过来阻碍行业发展,形成恶性循环。
好产品无人知
在互邦医疗器械公司展台,记者看到一部特殊的四轮轮椅车:前面两只小轮,后面两只大轮,直径均小于普通轮椅,高度低于座椅,扶手可以拆卸。公司销售负责人赵一鸣说,每当看到这台轮椅,他就会想起一位心灵手巧的父亲。 赵一鸣在公园见到这位父亲时,他正推着轮椅车陪脑瘫儿子散步。轮椅车的改装痕迹吸引了赵一鸣的目光。他询问得知,脑瘫孩子肢体活动不便,无法自己摇动车轮,所以,轮椅车上的转圈形同虚设。而且,轮椅的扶手和轮圈都高于座垫,父亲要将儿子从轮椅抱上床,既费力又不安全。所以,父亲买来小号车轮取而代之,又截断扶手撑杆,重新焊上一个活动支架,将固定扶手改装成活动扶手。这番改装花了不少力气和材料费。赵一鸣告诉他,互邦早已有适合脑瘫人士的低轮圈和活动扶手轮椅,售价与普通轮椅差不多。这位父亲大呼冤枉:早点知道就好了。
多样化可选择
这位父亲说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。记者在本届展会上就发现了不少针对性强的个性化产品。全身无力者可以选择可坐可躺的轮椅;身材娇小者可以选择安装双支架、低扶手的产品,这种产品专门针对中国人体型设计,乘坐舒适;需要经常携带轮椅外出的自驾族,可选择体积能缩小一半的折叠轮椅。其实,这些产品并非刚面世,价格在600元至2000元不等,市民完全可以承受。只可惜,因为康复用品消费面相对狭窄,行业较缺乏宣传意识,再加上销售渠道单一、销售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原因,许多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。
老观念待更新
业内人士指出,我国康复用品业的发展是从为海外企业贴牌生产起步的,所以,国内产品往往直接驳样欧美产品,款式都差不多,只能靠价格战抢市场。利润薄使很多企业丧失研发热情,功能单一且忽视中外消费者差异的老面孔便长期唱主角。再加上,许多人对残疾人抱有偏见,把康复用具视为残疾人身份标志,哪怕自己患病或遭遇意外事故后,宁愿卧床不起,也不愿在辅具的帮助下走出家门。双重因素叠加,导致国内康复用具市场发展缓慢。以轮椅为例,台湾人口与上海相近,而轮椅年销量是上海数倍;日本人口仅为我国1/10,销量却与中国持平。
在展会上,不少展商表示,国人应更新观念。赵一鸣举例说,年少时,戴眼镜的同学常受嘲笑,所以他自己近视后宁愿挨父母打也不愿佩戴眼镜矫正,导致近视不断加深。如今的康复用品也同样需要人们抛除陈旧观念。积极看待和使用辅具,不仅有利于使用者康复,还能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,提升自尊心,改善使用者本人和照料者的生活品质。
本报记者 孙云